現代網絡發達,知識型求美者搜尋「淚溝」時常會連帶搜尋到「毛毛蟲」,到底當中有什麼關係?
淚溝的成因往往是混合的,包括骨架老化,皮膚變薄,皮下脂肪流失,深層脂肪(SOOF) 支撐力不足,蘋果肌萎縮和下垂( Malar fat pad ),韌帶造成等。有眼袋也會加深淚溝的陰影。
其中,眼週的組織有韌帶緊緊相連,而在淚溝的位置的韌帶跟皮膚的連接特別緊,既形成淚溝,也是作填充時容易出毛毛蟲的其中一個原因。
上回提到,填充是解決淚溝的理想方法,填充物方面,常見的填充物大致可分為:
-低吸水性的透明質酸
-膠原增生劑
-脂肪
不管使用那一種填充,由於這個位置的結構緊密,皮膚亦較薄,操作空間較少,所以除了一般注射風險外,也比較容易出現毛毛蟲,腫脹和廷得耳效應(Tyndall Effect )等等。毛毛蟲的出現,其一是由於韌帶的緊密連接,也較常見於本身有鬆弛問題或作了淺層注射。(4)
一般來說,填充淚溝應作深層注射(2,3),筆者認為若需要作淺層注射,應挑選合適的客人(沒有明顯鬆弛)和溝通好,亦要把握好小量和挑選合適的產品。市面上有不同類型的透明質酸,有些由於分子結構不同,能減低起毛毛蟲和廷得耳效應的機會。
約10%人士注射後首一星期會有暫時的腫脹(4),若一週後確定產生了毛毛蟲,不用過分擔心,建議盡早跟注射的醫生聯絡。針對不同的物料和情況, 常見的處理方法包括使用透明質酸溶解劑(hyaluronidase), 沖洗生理鹽水或適量注射類固醇等。